健康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贪官退休后购13套房,在京城工作的京官,退休之后为啥要回乡?

因为要落叶归根,古人对家乡有很深的感情,当官退休之后回到故乡可以颐养天年。

在京城工作的京官,退休之后为啥要回乡?

一、落叶归根是中国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人们都希望自己最终能够埋葬在自己的故乡。
二、朝中时刻都是波涛汹涌的凶险局面,每一个官员都很难做到独善其身。所以在退休之后他们为了防止自己被敌对一方算计,所以便选择远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
三、为了防止这些退休的京官依靠自己多年的势力继续干涉整个朝政,当朝的皇帝一般都会不允许他们长期滞留在京城。

古时候做一辈子官的人,告老还乡之后有退休金吗?

有退休金,在古代已经拥有比较完善的退休金制度了,告老还乡之后通常会由户籍所在地根据以前的官职,发放对应的退休金。

海瑞退休后写墓志铭为生

海瑞为官18年凑齐1套房钱 退休后写墓志铭为生 >副标题#e# 核心提示: 为什么海瑞为官18年后才买房呢?他不是作秀,是一直买不起。57岁那年以监察部副部长的身份做了一省之长(右佥都御使总督粮储巡抚应天十府),一年以后,申请辞职,提前退了休,去老家海南买房定居。不过在工资之外,海瑞应该也有其他收入,譬如说,给人写墓志铭时能拿一笔稿费。 本文摘自《解放周末》2011年7月22日,原载于《解放日报》,作者:李开周,原题:海瑞:为官十八年,买了一套房 海瑞死后若干年,他的侄女婿、官居湖广巡抚的梁云龙回忆说:海公做官做了十八年,才用多年积攒的工资买下第一套房子,这套房总共花了纹银120两(《海忠介公行状》)。 海瑞年谱显示,海瑞28岁考中秀才,34岁考中举人,41岁那年正式进入官场,当了县教育局局长兼县立中学校长(南平教谕),46岁升任县长(淳安知县),52岁调入财政部工作(户部云南司主事),55岁奉命出使南印度(波罗),当年升任 *** 总局副局长(南京通政司右通政使),57岁那年以监察部副部长的身份做了一省之长(右佥都御使总督粮储巡抚应天十府),一年以后,申请辞职,提前退了休,去老家海南买房定居。 从41岁做教育局局长开始,到58岁那年离开省长岗位,不多不少,海瑞刚好做了18年官,梁云龙的回忆在时间上是正确的。 买不起房的四个原因 为什么海瑞为官18年后才买房呢?他不是作秀,是一直买不起。 原因有四条: 一、明朝工资低。 海瑞当县长时,理论上每年可以领到相当于90石米的工资,实际上由于“折色”的缘故,每年只能领到相当于54石米的工资。当时大米每两石才折合白银一两,54石米只能折合27两银子。比起唐朝中晚期和两宋时期县官动辄几百贯上千贯的年薪来,明朝县官的合法收入实在低得可怜。 二、成家开销大。 海瑞是清官,不贪财,但他一生至少结过三次婚,纳过两回妾。娶妻得有聘礼,纳妾得有身价银,按照嘉靖年间风俗,结一回婚怎么着也得花个几百两银子,假设海瑞娶妻纳妾都俭省着来,每次娶妻开销不超过300两银子,每次纳妾开销不超过50两银子,那么他老人家一生当中进6次洞房,总共花掉的积蓄也得在千两左右。 三、全家花他一个人的钱。 海瑞做官之后,家庭人口一直都维持在10人以上。譬如55岁在南京做官的时候,在任上跟着他一块儿过日子的,有他的老母亲,有他的妻子王氏,有王氏生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有第一任妻子许氏生的两个女儿,有他纳的妾韩氏,还有服侍这一大家子吃喝拉撒的丫鬟仆人至少4个。这十几口人是没有进项的,全靠海瑞一个人养着,经济负担当然很重。 四、海瑞不贪,没有灰色收入。 明朝官员当中,比海瑞妻妾多的,比海瑞开销大的,比比皆是,但最后闹得像海瑞那样穷到买不起房,整个明朝恐怕也就海瑞一个。是其他官员工资高吗?当然不是。他们贪,海瑞不贪,如此而已。 清官的遗产和贪官的积蓄 据梁云龙描述,海瑞去世之后,其生前挚友王用汲为他料理后事,找到的遗产只有白银十几两、衣服两三件,凑一块儿不到20两银子,连埋葬费都不够,要不是王用汲组织大伙捐款,海瑞可能“死无葬身之地”了。 58岁那年,海瑞从省长任上提前退休,回海南老家闲居。到了72岁那年,铁血宰相张居正去世,万历皇帝请海瑞出山,于是海瑞重入官场,做了南京都察院右都御使,后来又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代理吏部尚书的职务。他的职位,相当于人事部副部长,是实实在在的高级干部。明朝官员工资虽低,但做到人事部副部长这一级别,年薪也有700多石了,实际上每年能领到几百两银子,即使海瑞不贪,临死也该有些存款,而不至于只留下十几两银子的微薄遗产。推想起来,大概还是因为海瑞开销太多,另外海瑞很喜欢帮助人,手头但凡宽裕点儿,就拿出来接济亲戚,所以老是攒不住钱。 跟海瑞同时代的那些高官,手头的积蓄可就惊人了。严嵩和严世蕃父子是巨贪,其动产市值将近18亿元,在江西一省还拥有6600多间房产。内阁首辅张居正,积累的财产之多也能把人吓一大跟头。据说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查抄他的家产,搜出黄金2426两,白银107790两,另有黄金器皿617套、黄金首饰746件、白银器皿986套、白银首饰3l件,还有犀角、玳瑁、水晶、象牙、琥珀、珊瑚、珍珠、玛瑙等等珠宝器物183件,这些财产总市值大约几十万两!抄家的官员还给张居正在北京的豪宅估了价,“居正在京住房,值价一万零六百七十两”。按当时一两银子相当于800元人民币估算,张居正的房子至少值800万元,放到房价暴涨的今天,也绝对算得上是明星级豪宅。 严嵩和张居正的乌纱帽当然比海瑞大,工资当然比海瑞高,可要说这些惊人的动产和不动产都是他们的合法收入,是通过“省吃俭用攒来的”或者“投资炒房赚来的”,恐怕他们自己都不会信。 工资不够花,稿费来养家 海瑞是清官,这一条货真价实,无可挑剔。不过在工资之外,海瑞应该也有其他收入,譬如说,给人写墓志铭时能拿一笔稿费。 江西龙南县县令吴诚去世,其子孙请海瑞写墓志铭,海瑞写了几千字。浙江参政林宏宇的母亲去世,请海瑞写墓志铭,海瑞也写了几千字。广州禺山书院讲师梁端懿去世多年,地方官重修其坟墓,当时海瑞在浙江淳安当县长,人们远赴淳安请海瑞为梁端懿写墓志铭,海瑞也欣然答应,写了几千字。 古人看重声名,一个人死了,没条件立传作铭则已,只要有条件,必然请人写行状、做史传、刻墓铭,以求生平事迹得以记录流传。请的人,文采当然是越出众越好,名气当然是越响亮越好。很多时候,一个默默无闻的死者,会因为一篇出色的墓志铭而扬名天下,死者的子孙也会因为这篇墓志铭而世代增光。 因为这个缘故,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墓志铭文体一直长盛不衰,写墓志铭的人也因而得到丰厚的报酬。像李清照的公爹赵挺之,就曾经靠写墓志铭补贴家用。唐朝时墓志铭稿费标准更高,白居易给好友元稹写墓志铭,元稹的家人出手就送上六七十万贯。除了唐朝的白居易,宋朝的范仲淹、明朝的海瑞,都是有名气的墓志铭写家,用不着毛遂自荐,都是死者家属上门找他们。 明朝墓志铭稿费标准怎样,我手头缺乏具体数据,不过我知道元朝画家赵子昂曾经转托一位名家为某太监的父亲写墓志铭,开出的稿费是5000两,数目相当可观。元明相去不远,海瑞洋洋洒洒写一篇几千言的墓志铭,所得稿费或许没有5000两那么多,但50两总该有吧? 梁云龙叙述海瑞提前退休后在海南老家的经济来源,只用了“交际所入”这四个字。以我的理解,这“交际所入”指的大概就是海瑞为人写墓志铭所得到的稿费。(《君子爱财:名人的经济生活》,上海书店出版) 2

在京城工作的京官,退休之后为啥要回乡?

古代官员们退休(致仕)以后,都会回自己的老家。
如果这个官员是地方官,退休后回自己的老家生活。这一点,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直在京城当官的人,退休以后,他们也要回自己的故乡,这一点我们就不太理解了。
为什么说不理解呢?
其一,退休京官的妻子儿女在京城。俗话说,妻子儿女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既然妻子儿女一般都在京城,意味着他的家也在京城。可为何退休后,他们要带着妻儿老小,离开京城回老家呢?
其二,退休京官的人脉关系在京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代宰相贺知章这首诗说的,正是一个“故乡的陌生人”的形象。他虽然是出生于他的故乡,但是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间)里并不在故乡,他的朋友他的人脉关系都不在故乡。退休后却让他回到故乡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这对于一个退休老头来说,是不是太残忍了。
其三,退休京官的经济在京城。如果一个人能够做京官,自然是仕途走得比较通畅。同时,如果一个人能够长时间做京官,说明他的仕途一直走得比较通畅。虽然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顾况调侃白居易的话),但是,作为一个有权有势的京官,要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搞几套房,搞一些产业,也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为什么退休后,他就要回乡呢?他回故乡去,那他留在京城的房产和产业该怎么办呢?
不过,虽然我们不理解,京官退休后,确实都回到自己的故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皇帝不允许京官留在京城。
事实上,古代退休制度和今天咱们的退休制度是不一样的。今天的退休制度,是以年龄为限制的。当的官越大,退休的年龄越大。古代退休,尤其是高级京官的退休,都是根据身体状况和皇帝的需要来决定的。如果身体一直很健康,皇帝也一直需要,那么,退休的年龄就不会有限制,可以一直干到去世。但如果皇帝不需要,不喜欢,就算你的年龄还很小,身体也很棒,皇帝让你退休,你还是得退休。
因此,事实上如果你是因为皇帝不喜欢让你退休,你退休以后,肯定不能一直留在京城里,因为皇帝不允许。如果一个皇帝不喜欢的官员留在京城,因为这个官员是有人脉的,因此,他可能就会对朝政产生影响,而皇帝是绝对不允许这种影响存在的。因此,皇帝为了避免麻烦,都会让京官回乡。
二、京官一般不会在京城购房置业。
我们前面说,京官会在京城里购房置业。事实上,这种情况是不多的。为什么说不多呢?
因为古代的经济情况和我们现代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的经济是商贸经济,如果我们有钱,想投资。一般都会选择投资房地产,或者投资某个产业,乃至于炒股什么的。但是古代不是这种经济。投资了房地产,房子不会升值,只会降价。投资商业也不靠谱,因为古代会对商业进行严厉打击。一个官员,如果去搞商业,在品格上都会被人看低。
古代的经济是农耕经济,官员们要么就是积累钱,要么就是用钱买土地。古代的货币是金银珠宝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都不会贬值,所以古人都会藏金银。有的甚至还会把金银窖藏起来,留到后世。除了藏金银来,古代官员的置业,就是买土地。要买土地,只能回自己的故乡去买。自己作为一个京官,回故乡买也有优势的。
三、退休京官回故乡才会继续发挥作用。
我们刚才也说了,京官都不可能留在京城里,因为皇帝不允许。就算京官留恋京城的生活,一定要留在京城里,他也不敢发挥任何作用。如果皇帝发现你在干预朝政,结果可能就是满门抄斩。佟国维退休后,因为给康熙上奏过立储的问题,就被康熙严厉打击。
不过,京官要是回故乡,却肯定会发挥作用。为什么呢?古代政权不下乡,地方上的事务,都是靠地方名流来处理。一个从京城回乡的官员,那自己绝对是地方名流中的名流,过的绝对是土皇帝一样的生活。

古时候做一辈子官的人,告老还乡之后有退休金吗?

退休金肯定是有的,朝廷不会这么点钱都拿不出来的。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退休金的,但是经过民众的议论和退休大臣们的闹腾,那么朝廷就开始发放退休金了,这样大家都能其乐融融的,当然是自己主动退休的那种肯定是有退休金的,要是那种朝廷亲自辞退的人,肯定是没有了,能被朝廷亲自辞退的,没掉脑壳就是好事了,还敢要退休金?
无论朝廷官员退休后是否有退休金,他们没退休的时候肯定是过得比较好的。毕竟是体制内的职务,是铁饭碗,只要不犯根本性的错误,那么可以当上一辈子的官。要是运气好,遇上了贵人,甚至还能不断升迁,成为朝廷重臣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哪怕他们为官的时候,清廉也好,不清廉也罢,过的生活终究是比普通百姓好太多了,毕竟一天处理了这么多的东西,回家还要种田,这说得过去?
退休后,朝廷会象征性的发放退休金。开始的时候是不发的,因为没有那个意识。当然下面做臣子的就不怎么想了,要是不做官了,自己平常大手大脚惯了,要是一下没了钱,自然是等于把他们逼上了悬崖。所以他们肯定在退休的前几年里,靠着自己的位置,可以捞得不少的好处,这就让朝廷苦不堪言,把风气搞坏了,所以最后还是有了退休金制度。当然对于这点退休金,朝廷根本不在乎,因为他们养得起,而且也能为自己树立好的风气,给百姓一个君主重视臣子的表面现象。
其实对于很多官员来说,退休金基本上都是可有可无的。因为身居高位,很多时候钱自然就来了,慢慢的就存下了不少,所以对于退休金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拿着便拿了,反正双方都有好处。

文章说明:本文收集于网络,仅作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关键词推荐:石林德语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