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常持诵读《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获福无量,明悟此经,消灾护命!

  《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

道教经典之一全真派日常功课明悟此经 消灾护命福生无量天尊有、无、色、空差别境界

 
什么经书能令人心安消灾
《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玉清元始天尊

    《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是道教经典之一,也是道教全真派的日常功课之一,作为非常重要的经典被全真派重视。

    此经之意,在于一切有情皆住有、无、色、空差别境界,是故天尊垂慈演说是经。设种种方便,盖欲使人假此幻身而修正觉,故有七宝、五明之喻。

    若欲玉府保神,金液炼形,必先存乎元始祖气,而后检摄种种因缘,始能破一切差别;离一切境界;断一切幻妄;解一切缠缚。是以不为爱欲苦恼而永无轮转也。作是见者,是长生久视之道得矣。

    常持诵读《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经》,获福无量,明悟此经,消灾护命。福生无量天尊!

开经偈 稽首皈依众妙道,志心恭敬二玄真。今运一心心所议,粗识此经经所因。空色色空无有性,有无无有色空均。慧风出自天尊力,扫除心界不遗尘。惟愿神光常拥护,证明今日守心人。今日守心何所证,不失凡身得道身。

    尔时,元始天尊在七宝林中,五明宫内,与无极圣众,俱放无极光明,照无极世界,观无极众生,受无极苦恼;宛转世间,轮回生死,漂浪爱河,流吹欲海,沉滞声色,迷惑有无;无空有空,无色有色,无无有无,有有无有,终始暗昧,不能自明,毕竟迷惑。

    天尊告曰:汝等众生,从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为有,非无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空即是空,空无定空;色即是色,色无定色;即色是空,即空是色。

    若能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始达妙音。识无空法,洞观无碍,入众妙门,自然解悟,离诸疑网,不着空见,清静六根,断除邪障。天尊为汝说是妙经,名曰护命,济度众生,传教世间,流通读诵。即有飞天神王、破邪金刚、护法灵童、救苦真人、金精猛兽,各百亿万众, 俱侍卫是经,随所拥护,捍厄扶衰,度一切众生,离诸染着。尔时天尊即说偈曰:

    视不见我,听不得闻。离种种边,名为妙道。

什么经书能令人心安消灾

内容解析

    慈悲,不仅仅是对万物的悲悯,更是要求修行者对自我执念的放下。过分执着于“有无”“空色”的区别,恐怕永远也无法明了清静自然的真谛。

    《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经》详细讲述了道教修行者是怎样降服心中执念的,很多初学者读经时,往往执着于经文字面的意思,认为这是一篇元始天尊在七宝林中讲经说法的内容,是在告诫修行者应该戒除有无之执念,进而达到洞彻一切的大境界。孰不知,隐藏在经文之后的深意更值得我们去探讨。

    本经开经偈中有言:“稽首皈依众妙道,志心恭敬二玄真”,这里说的“二玄真”,便是对“洞玄”和“升玄”的尊崇,同时也是道教玄之又玄之重玄的指称。

    仔细拜读经文可知,文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在讲述“有无”“空色”等具有统一相对性的哲学概念,而这一点也正是修行者想要进一步精进的要妙所在。

    《道德经》有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祖认为,“无”是天地之始,“有”是万物之母,两者同出而名不同,所以都以“玄”为概括。

    有无本相生,“有”中含有“无”,“无”中含有“有”,“有”和“无”、“空”和“色”正是太极阴阳相互不同同时又相互转化的形态在世间最直观的表现。

    本经开经偈中进一步阐释说“空色色空无有性,有无无有色空均”,简单明了地点出了全部经文的主旨所在,即“有无”“空色”都是虚妄,只有参透表面的假象,才能悟到背后的真玄机。

    这就涉及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说“有无”“空色”是修行的大关呢?在经文中同样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什么经书能令人心安消灾

    经中有言,元始天尊端坐七宝林中五明宫内,“观无极众生,受无极苦恼,宛转世间,轮回生死,漂浪爱河,流吹欲海,沉滞声色,迷惑有无”,遂开示曰“若能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始达妙音,识无空法,洞观无碍。”

    众生执着于有无、空色,是仍旧以凡尘心去看凡尘事,是在本心上生出了对错与善恶的分别。所谓修行,乃是要有一颗超脱世间之心。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并非是天地没有怜悯的善心,而是在面对世间所有的一切时都能够保持一视同仁的姿态,不以万物动己心,不以己心念万物。

    正是因为一切都顺其自然地发展,一切发展都是自为、自在的规律,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道法自然”。若想要万物自然,就必须要以超越万物的视角去观看,以超越万物的利害去运行万物,才能避免自我的主观性倾向对万物造成的或有意或无意的损害。“为道日损”,说的便是这样的道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心可感格天心,天地之“不仁”,对应的正是人内心之清静。以无我无念的心态看待世上众生,才会发觉慈悲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慈悲,不仅仅是对万物的悲悯,更是要求修行者对自我执念的放下。过分执着于“有无”“空色”的区别,恐怕永远也无法明了清静自然的真谛。

     既然一切都是自然存在,修行者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内观己身,使自己的内心能够免除诸邪侵入,保持内心的纯净,保养先天之真一,才可以称得上是“消灾”“护命”,这也是此篇经文告诉给我们的修行的方法和要义。

    “经之为经,是前圣之心宗”,经典是可以常读常新且各人均能有独到体会的内容。恭读《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从字面上劝人为善的基本含义,再深入到更高层次的哲学和道学范畴,这都是建立在历世修行者对本经文的切身感悟上来完成的。

    随着全真派内丹学的兴起,这一部道教经典又可解读出更多的深邃含义。

    内丹学中认为,人身有七宝,分别为灵、精、气、神、意、魂、魄,以此对应元始天尊所处七宝林;身中有五脏,五脏生五炁,五炁配五行,此即是五明宫的隐喻。

    由此可知,处于七宝林中五明宫内的元始天尊也是在暗指身体中的某个最为重要的部位,即是身中“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的纯然一性。

    所以这篇以元始天尊讲经说法为表象的经文,其实是可以借喻为修道者需要用自己的纯然一性去调理身中的欲与念,是在告诉所有的修道者不要“沉滞声色,迷惑有无”,而是应该返归到身中的灵光一点,去感悟无中妙有和有中真无的玄妙境界,真正做到“空无所空,湛然常寂”,由此才能够修得妙道之真要。

—分享转发 功德无量—

愿天下修行之人

永脱轮回|得闻正法|不落邪见

关注公众号|道长指引不迷路

往期内容推荐:

北京平谷龙王庙

地址:北京市平谷区挂甲峪路长寿山景区每日开放时间  早8:00 — 晚17:00如遇法会时间有调整,另行通知

互联网宗教许可证号|京(2022)000038

什么经书能令人心安消灾

文章来源:平谷龙王庙,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