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理财公司审批正式开闸!

在2024年的第一天,浙商银行便公布了“浙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获准筹建”的公告。
发行理财产品的公司需要什么条件
早在2020年10月,浙商银行即发公告,拟出资20亿元在杭州设立理财公司,时隔3年半,浙银理财终获批筹!浙银理财的成立在当下具有显著意义:

1.意味着12家股份行均设立理财公司;截至目前,共有32家理财公司成立(31家已开业,1家获批筹)。其中包括:6家国有行、12家股份行、8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5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2.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成立之后,重启理财公司批复的第一家理财公司;3.是2023年唯一一家获批筹的理财公司;

成立浙银理财之后,原浙商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业务会逐步转移至浙银理财,资管部的人员也会进行平移,据浙商银行官网公布数据,截至2023年6月,浙商银行理财产品余额1764亿元,其中个人、机构客户资金占比分别为91.45%和8.55% %uFF1B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1520亿元,占理财比重 86.17%。其净值型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债券、同业存单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除净值型理财外,浙银理财还有约200多亿规模的非净值型理财产品,这部分会仍然留在母行,从而保证理财公司的“洁净起步”。从2019年5月首家理财公司成立开始,其就担任着原母行资管部的重任,经过4年多的发展,理财公司已经成为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一股重要力量。回顾理财公司4年多以来的发展,实际可以用“净值化转型”一词概括:2019年期间,理财公司则一直处于较为“迷茫且消极”的状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当时为了符合监管导向理财公司匆忙设立,设立后普遍处于“发懵”状态,二是虽说要转型,但实际上理财公司是母行资管部平移过来,彼时银行转型意愿并不强烈,加上当时理财产品的渠道端倒逼理财公司也不敢轻易进行转型。因此,2020年开始,理财公司才算慢慢进入转型“正轨”。总体上银行理财2021年和2022年转型压力大,但净值化进程明显加速。尤其是2022年,为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理财业务全面净值化运作的元年,也是现金管理类产品过渡期的结束之年。叠加2022年市场环境的特殊变化,从投资端直接影响着产品端,从而牵连到资金端,当年理财公司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2023 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资管新规颁布的五周年。五年来,银行理财行业规范转型,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在新发展格局下,银行理财行业扎实走过规范化整改的转型期,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已从此前的高速发展阶段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本文则根据市场主流研究方向,依托银行母行公布的年报及理财市场年报,从政策端、机构端、产品端、销售端及投资端出发,其中又以产品端为重点研究对象。旨在让读者了解当下理财公司的发展现状。本文纲要一、政策端:理财监管图谱不断完善二、机构端(一)理财公司格局基本已成定局,未来可能会有少数几家成立(二)市场格局:理财公司绝对主流,银行为辅(三)理财公司2023Q2经营状况三、产品端(一)产品规模增长分化(二)母行规模压缩,部分已退出理财发行市场(三)产品画像:公募、开放式、固收类、中低风险(四)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五)创新产品:慈善理财、ESG等四、销售端(一)理财公司积极拓展非母行代销渠道(二)银行积极引入其他理财公司发行的优质产品(三)理财直销道阻且长五、投资端(一)理财公司产品杠杆率(二)理财间接投资(三)理财权益投资(四)非标资产配置一、政策端:理财监管图谱不断完善

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拉开了资管行业转型的序幕。作为资管七雄中的头部,银行理财由于此前刚兑较为严重,也是资管新规的主要规范对象。资管新规发布至现在,已过去五年有余,五年以来,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谱系不断完善,以资管新规为基础,以机构 业务/产品为主线进行全方位、全流程规范,包括机构管理,净资本、内控合规、产品销售、流动性、估值核算等业务环节管理以及现金管理类产品、养老理财产品等各典型产品的业务规则。如下图:
发行理财产品的公司需要什么条件
2023年11月,最新的三定方案落地,随着总局成立专门的资管机构监管司,而理财公司对标公募基金,但是目前对于理财公司的监管规则较少,颗粒度太粗,因此,成立资管机构监管司以后,我们预计未来针对理财业务的规则会陆续出台。

理财公司成立尚4年有余,主营业务是发行理财产品,从而收取中收,目前理财公司尚未发生大规模购买大型资产如买楼等现象,因此其杠杆有限。今年以来,各家理财公司秉承“稳”字当先,除招银理财、华夏理财、青银理财外,剩余理财公司杠杆率均实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三、产品端

(一)产品规模增长分化截至2023年6月末,存续理财规模25.34万亿,较年初下降8.36%。下降主要原因包括现金管理类压降、2022年底债市大幅波动及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持续震荡下行等。然而,在2023年6月末理财规模普遍下降的情况下,部分理财公司仍然实现了逆风翻盘,呈现增长态势。笔者根据母行公布半年报和理财公司公布的理财业务半年报,整理出来了30家理财公司2023年6月末的理财业务管理规模(渝农商理财为集团规模),其中,仅有10家理财公司理财规模保持正增长(渤银理财2023年开始对外营业),恒丰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高盛工银理财增长幅度较大,但是与其2022年末基数太小有关,剔除掉此三家理财公司,增长幅度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苏银理财、青银理财、交银理财、光大理财、信银理财、南银理财、平安理财。其中,虽然平安理财保持较小幅度增长,但是根据平安银行半年报披露,其集团管理理财规模较上年末略下降0.4%。
发行理财产品的公司需要什么条件
不难看出,自2022年以来,理财市场格局便发生了变化,股份行理财公司已逐步成为市场主力,存续规模位于前列,但是分化较为严重。尤其是2023年6月末,排名前三的均为股份行理财公司,其中,信银理财表现较为突出,在保持规模正增长的同时,跻身排名第三,进入第一梯队,仅次于招银理财和兴银理财,同时在第一梯队中也是唯一保持规模正增长的理财公司。据信银理财最新发布的理财业务半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半年末,信银理财存续产品规模为1.53万亿,较年初的1.49万亿增长了2.7%。但是同时,广银理财、恒丰理财、渤银理财规模较小,尤其渤银理财仅200多亿,其中母行遗留1100多亿。2023年6月末理财公司规模排名如下:
发行理财产品的公司需要什么条件
注:第一梯队:理财规模不低于15000亿元;第二梯队:理财规模不低于10000亿元且低于15000亿元;第三梯队:理财规模不低于5000亿元且低于10000亿元;第四梯队:理财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且低于5000亿元;第五梯队:理财规模低于2000亿元。

(二)母行规模压缩,部分已退出理财发行市场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披露,目前还有265家银行机构存续有理财产品。银行存续理财产品规模及占比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已成立理财公司的母行还有少量产品未迁移,而仍然遗留在母行,其中国有行规模较高,城农商行母行理财基本清空。如下图:
发行理财产品的公司需要什么条件
笔者进一步整理各家母行理财产品存续情况,如下图:
发行理财产品的公司需要什么条件
其中:(1)国有银行中:工商银行遗留产品最多,近3000亿,占所有国有行遗留产品的38%;此外,农业银行遗留产品也超千亿;建行、交行、中行遗留产品均近千亿;邮储银行相对遗留产品较少,500亿不到;

(2)股份行中:华夏银行、广发银行暂未披露数据,但是据2022年数据推算,广发银行基本完成理财产品的划转工作;招商集团新产品主要通过招银理财发行;此外,浦发银行、渤海银行遗留产品较多,占所有股份行理财产品的30%;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基本完成母行的划转;浙商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还剩1764亿,其中净值型产品1520亿元,未来会逐步划转至浙银理财。

文章来源:法询资管研究,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